買隻蜜橘就能助力農民脫貧?
以夷陵區為例,上海累計援助資金4.94億元。
10月17日是第五個國家扶貧日。
當天上午,上海市浦東區的源深體育館人流攢動,一場農產品展銷會拉開序幕。這裏的土特產琳瑯滿目,有雲南迪慶的尼西土雞、新疆喀什的澤普駿棗、西藏日喀則的青稞產品、青海果洛的犛牛肉、貴州遵義的黔北麻羊、重慶萬州的檸檬、湖北夷陵的蜜桔等。
據悉,上海本地逾200家采購商與拚多多、美團等互聯網平臺型企業,與上海對口幫扶地區就農貨產銷事宜進行簽約,建立“101縣區市特色產品入滬”機製。
在此機製下,對口幫扶地區的特色農產品,不僅將通過實體網點惠及上海市民,也將借由電商平臺連接全國市場。上海此後將推動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形成產銷對接的長效機製,來自101縣區市田間地頭的農產品,不僅將進入上海的社區、機關、學校,還將遍布實體網點與各大電商平臺。
為了本次展銷會,上海開放了包括浦東源深體育館、上海農業展覽館、上海閔行體育館、上海嘉定體育場在內的四大場館,展示了對口幫扶101縣區市具有當地地理標誌、綠色健康的特色農產品,做到“一縣一業”皆有展出。
在參展的上海市民看來,這次展銷會是一次惠民工程。家住七寶的陸女士,一早便趕到閔行體育館,購買了整整兩大袋的農產品。“都是從產地直接運來的,又新鮮又實惠。”陸女士表示,如果這種消費成為常態,對於生活品質是不小的提升。
上海市民“菜籃子工程”的另一端,連接著101縣區市農戶的基本保障。展銷會上,來自雲南丘北縣的農戶激動地表示,通過本次活動,不僅出產的雪蓮果全部賣光,還和縣裏的經銷商簽訂了產銷協議,“再也不擔心果子爛在地裏了”。
分析人士認為,通過“產地直發”模式,電商平臺讓扶貧工作與平臺核心業務緊密相連,不僅有效助力了農戶的直接增收,也使得城市居民以最直接的方式買到新鮮、實惠的農產品,實現了消費者、農戶、平臺三贏。
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為例,該區是上海市對口支援的區域之一。自1992年以來,上海市建立對口支援夷陵區幫扶機製,在產業培育、項目引進、資金援助、改善民生、幹部培訓等方麵傾力幫扶夷陵,累計援助資金4.94億元,援建項目391個,幫助引進經濟合作項目20多個。
隨著新模式、新技術的湧現,上海繼續加大力度,通過幫扶現代化農業建設、完善產銷對接的方式,加強與夷陵的合作。夷陵區是全國知名的“橘都茶鄉”,柑橘栽培歷史悠久,現有柑橘32萬畝,總產量71.4萬噸,麵積和產量位居湖北之首。
據悉,在拚多多平臺上,十日內便售出了5萬箱夷陵柑橘,總量達21萬斤。與此同時,包括夷陵產區在內的宜昌蜜橘,在拚多多平臺上月銷量達400萬斤。
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主任姚海表示,上海此次的新探索,將突出倡導消費扶貧的新消費觀念,充分利用上海大市場、大流通的優勢,使得對口幫扶“人人皆可為、人人皆願為”,讓對口幫扶地區貧困群眾鼓起“錢袋子”的同時,進一步擴大“上海購物”品牌影響力。
原文地址:http://field.10jqka.com.cn/20181017/c607606192.shtml
Komentarze